昨天,我聊了聊几位前2年从国企辞职的同事,Ta们离开的时候,都很得意、很开心;
但是,没想到的是,人生就是这样,计划不如变化快,谁会想到在一场场的急剧的变动下,很多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始收紧开支、加强审计、杜绝各种存在的腐败、浪费问题,使得微观的个体的求职跳槽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但是,昨天,也有网友认为:上面这篇文章有浓重的、让人厌恶的“爹味”。我又重读了一遍,似乎的确有一股浓重的、油腻的“爹味”。
网友说:现在很多网红大V以“躺平”作为自己发表社媒的重要内容,获粉无数、获利也颇多,这似乎说明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躺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倾向。
网友的观点是这样自洽的:现在年轻人求职不易、不太相信“多劳多得”的“爹味”观点;虽然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投身于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力、光电工程、创新材料、游戏行业等与前沿科技行业,但许多年轻人未必能有机会投身这些朝阳产业中去。
昨天在与大数据算力、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朋友们在学习沟通,他们说:很多传统行业都在拼命介入Deepseek,某恩医药排头兵公司的所有部门都要求接入Deepseek、某星公司花费数亿进行Deepseek的介入、某数据公司在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做主持人AI形象包装设计......
比如,有网红说:“在经历了多年的上工后,逐渐能读懂卡夫卡、卡缪,年纪大了又上了好几年的工,现在我能看懂每一本加缪和卡夫卡,因为对他们书写时的处境共情了,可以很彻底地理解他们在说什么怪话,发出什么样的情绪,设置的那些人物形象,无一不真实到荒唐,仿佛我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可以对号入座......原来我们身边为什么那么多斯通纳,那么多包法利夫人,那么多万尼亚叶莲娜和索妮娅。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这些作品之所以隽永,是因为这一些人物形象如此写实,入木三分,他们所做出的决定,遭遇灾难和痛苦时所做出的反应,都是那么入情入理。我们生活中的不幸不是个人选择的,却是无法逃避的。”
其实,人生而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有人就说:虽然不会认可年轻人“啃老”,但事实上,很多0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人即便月入1、2万,也很难买得起上海内环以内的房子,所以,客观上他们还是不得不接受父母的经济上的接济。而结果是,如果要买婚房、双方父母一起出钱来帮小两口买房子、或者把原有的多出来的房子匀一套给新婚夫妻。
所以,现在的50、60、70、部分80后出生的父母,多余的房子都是给部分90后、00后准备的。因为前者吞掉了后者50年该涨的房价的红利、还说教后者:“你们为啥不努力?”、“有没有好好上班工作?”。
而凭我多年在职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啥状况下,你可以动动“跳槽”的念头呢?
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你的上级主管从来不揽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有责任都甩给下属;而遇到有利益的时候,却个个暗藏玄机、削减脑壳拼命争抢。
比如,明明是下属A拉来的业务、上级主管B却揽下后转手给了亲信B,凡此种种,A就明白了: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受到B的青睐、甚至受到排挤。这样,A就能安排自己找找下家、换换岗位了。
我们很多职场人不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单位每年要评选“优秀员工”?这是一种让员工有“获得感”的手段;
为什么还要时不时提拔一些优秀员工?那是为了让员工“有权力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心。
如果公司、企业、单位的人际关系让人感到负责,领导、同事及客户间有严重的勾心斗角和利益冲突,就会让人感觉窒息;而如果没有透明、公开、公平的奖惩制度、晋升制度,就让人感到心灰意冷、最终决定退出。
当你发现:公司、单位里全是皇亲国戚的子子孙孙、女儿、外甥、侄女等各种亲属关系时,你就明白:要想从他们这些人手中得到:原本你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荣誉和利益,犹如登天之难!
你可能要拼命工作5年才可以获得升职、人家已经在集团内部随意挑选岗位、切换自如了;
明明比你能力弱、入职晚的年龄小的员工,却得到了海外深造、局委挂职升造的机会,“有个好爸爸”碾压你10年功;
当你每天加班、工作精益求精力图获得领导认可的时候,其他人却轻松获得提拔成了“领导身边人”、天天出席各种重要场合会议,你就可以彻底醒悟了:此公司、这个单位里有背景的人甚至已超越了40%(这样的企业、公司、单位已经距离衰败仅几步之遥了)!
一开始你不懂,时间一长才发现:他们有的通过“少数外地员工小范围春节酒局”早就锁定了主任的位置、有的通过“爸爸是系统内老干部”而坐稳了重要岗位、有的则是因为“同乡会”、“同学会”已经悄然攀上了关系;
而几乎每个领导都在培植自己的“小圈子”势力、每个领导都在公司里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每个领导都是更大的领导做靠山的时候......你会感到绝望——要么加入、要么退出,别无它法。
这时候,如果你已经看清楚形势,或许可以挪一挪动一动,找找下家了:这种以“裙带关系来安排工作关系”的单位、哪一天就可能突然;即便不也是温水煮青蛙了。
如果一个单位,《员工守则》一改再改、甚至已经细化到“不得简直开滴滴车”、“不得向同事售卖产品”、“不得在背后说领导坏话、不利于公司团结的话”、“不得将工作中获得的文件储存在电脑里”......等非常细节的事项作为清规戒律来逐一写下来发给员工的时候,你就感觉:此公司、单位属于“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每个职场人,都希望自己在职业生涯之初能踏上行业上涨的趋势。一个行业,开始都是风光无限、一览众山小,但跟着时间的推移,10多年的沉淀后,整个行业就可能步入下行通道。如果继续强行留守、不仅收入缩减,而且还可能耗费掉各种机会和时间。这些沉默成本的失去让人感到可惜。
而很多人的心态都是:做生不如做熟,原本熟悉的关系、优厚的待遇、丰富的人脉资源等原本是正向资源,但在行业下行时却成了反向负面的“拖累”。
建议:用1、2年的转行阵痛期,来换取接下来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长远发展和更多的利益。否则,原本你能力可以管理数十人团队、自身能力也很突出,却因为在一个下行的行业、狭隘自私的上级主管这里被活活拖垮、倍感煎熬,还不如让自己及早抽身。
“骑驴找马”固然关键,但还要通过你自己的实力和切换跑道的能力。如果你坚信自己一定是待嫁的佳人,就不要太过于担心才子会不会看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