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
16家!2024年度“湖南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揭晓
来源:工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3-28 19:03:34   浏览 91 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总《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的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意见》以及《女职工数字技能提升方案》等精神,省总工会按照“六有”标准,公布16家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为“2024年度全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提出全国首创的“基于避雷器泄露电流的变电站核相新技术”,适用于不同接线方式下的变电站,兼顾了“一次高压核相”和“二次低压核相”的全部优点,填补了变电站一二次核相的不足,在110千伏广电等20个变电站成功推广应用,荣获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发表交流活动“专业级”奖项。工作室首创国内领先的人机隔离线路参数测试仪,在省内线路成功应用,作为长沙电力首款电商创新产品并产生实际订单,仅2022—2023年销售额达130万元,获评2023年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工作室成员全面参与了中国第一条750kV输电线kV输变电示范工程、中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示范工程、中国第一条深海500kV海上风电工程、西电东送等多项国家战略性特高压程建设和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并成功研制1000kV世界最高电压等级单相最大容量的320MVar并联电抗器、世界首台200Mvar等一大批代表世界绿色节能创新领跑工程的产品。工作室的多项发明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还有20个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并转化为科技成果。

  工作室成员参加研制的“中国心”牵引变流器现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复兴号”高铁等国内干线机车、动车、地铁上,多年来稳居国内市场第一,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不仅创造了年产数十亿的经济效益,更使装载“中国心”的高铁蜕变为靓丽的“国家名片”。工作室主持开发的十余款IGCT类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变频和智能电网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对大功率核心器件的垄断。工作室还牵头发布了全球首份IEC、首份IPC轨道交通工艺标准,组建轨道交通领域首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化组织,完成了国家首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项、首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近年来,工作室团队或个人参与集团特种行业领域规范标准编制11项,其中《热喷涂用钴镍铬铝钇粉末规范》等6项标准为主要编制人。在技术攻关方面,包括《燃气涡轮工作叶片叶尖喷涂防护改进》在内的25项攻关成绩非常显著,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并取得申请发明专利11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航空发动机特种加工领域注入了新活力。

  工作室自主承担并完成创新课题——“数控扁绕机扩展本线弯头功能与应用”项目,通过改进完善以往的手动不可控作业方法,将传统手动弯头变为机械控制弯头,彻底改变了一个工号接头必须配套一副相应模具的状态,每年至少节约模具费用20余万元。面对公司制作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出现难点和瓶颈工序,工作室总能第一时间组成专项攻关小组,积极主动地协同生产、技术、基层技能骨干等多方力量,对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组织专项攻关,确保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

  工作室成员开展的《拉曼光谱法测SEBS胶液加氢度》项目实现每5分钟(人工单次分析耗时120分钟)实时为工艺传输数据,为装置降低氢气消耗和产品质量稳定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分析成本,直接经济效益达103.3万元。工作室还组织编写了分析检验理论培训课件,开展“技术讲堂”、前沿技术讲座,由工作室成员轮流登台授课;并建立工作室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集中训练,提升职工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工作室秉承公司“认真、快、拿到成果”的经营理念,“用心做好药、专心为健康”的使命,致力于药品研发,积极发挥创新技术引领作用。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累计获得药品批准文件6项,包括缩宫素注射液、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头孢克肟颗粒一致性评价批准通知件;间苯三酚、间苯三酚三甲醚原料药上市批准通知书;卡络磺钠注射液药品注册批件。缩宫素注射液2023年10月成功进入第九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目录,为公司带来新的销售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工作室通过高效精准的检测与技术攻关,助力公司在多项高端产品如MN13、9Ni、MN24等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显提高了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与市场价值。据统计,工作室共完成了18000余项检测与分析任务,协助公司成功开发了70余个新牌号,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2022—2023年度,工作室为公司创效约950万余元,通过工艺优化和改进,为公司节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约260万余元。

  近年来,工作室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奖项5项,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获得国家专利二十余项,其中《红专并进 双轨共振——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老年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产品的创新性设计》获湖南省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一等奖。工作室牵头制定《湖南省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相关培训方案与制度,已完成3年共6期中医特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为全省培养专科护理人才200余人。

  工作室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上,将新研发技术与QC小组活动相结合,热情参加“5小”工作。近年来,工作室创新成果颇丰,其中“新技术在高纯四氧化三锰提质减排降耗生产的应用”项目,每年节约天然气近300万元,节约水、电约40多万元,降低污染物排放8吨/年,获湖南省 “芙蓉杯”女职工“五小”竞赛二等奖;“金属软磁粉芯研发”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高性能软磁材料“卡脖子”问题。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工作室开展的湖南省首批绿色建造试点项目工作,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建筑、市政、水利水电等工程版块的《工程建设碳排放计算分析管理系统》,并积极进行减碳技术探讨研究,为项目减碳约2000t。同时,工作室在创新攻关项目中深耕细作,不断拓展成果边界。目前已采用或拟采用创新技术21项,专利35项,均已授权5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4项,省级奖项17个,市级奖项14个。

  工作室积极承担集团和省内项目任务,其中集团项目2个,含首席专家项目-NWDAF与无线网协同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和Falcomm大核心网设备协同管理平台的开发研究与运营项目;省内项目12个,含5GToB双上联AI稽核能力实现、全球通客户360全景画像等项目。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计获得103个科技成果奖励,其中21个国家行业级成果(含6个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3个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级成果、59个湖南移动省级成果,有效提升了客户感知和粘性,大幅节省了设备维护费用,为公司能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

  工作室聚焦复杂难选有色金属矿选矿技术探讨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先后研发了CD系列抑制剂、CA系列氧化矿、CK系列铜铅分离抑制剂、CK系列锂、白钨、萤石、钛铁矿捕收剂等绿色选矿药剂,先进的工艺流程和高效的微细粒离心机,并将成果推广应用浙江大柳沙萤石矿、老挝氧化铅锌矿、淌塘铜矿、内蒙古维拉斯托铜锌锡多金属矿等矿山企业,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申请专利39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授权专利19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并获得“湖南省芙蓉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工作室硕果累累,申报发明专利4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国家级优秀QC成果1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湖南省质量创新成果一等奖3项,公司级攻关改进成果150余项。与中南大学等单位合作的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航空发动机异形构件精密铸造技术》,2024年6月已通过验收。以上成果不仅有效提升质量和效率,还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累计为公司创效达1500余万元。

  工作室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及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并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其中提出的灵活资源自主决策和稀疏信息交互的分布式优化方法,解决了高比例新能源下电力调度的瓶颈问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编制了IEEE国际标准P2781,填补了国际空白。工作室还定量推导了定子径向齿宽分布规律,研究了多介质磁场中的磁密分布特性,揭示了定子绕组对地电容的不均匀分布,此研究于2023年获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是一支在地热能领域具有一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团队,成员涵盖地质、暖通、钻探、 物探、数据分析等多个相关领域。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高效换热技术,为中南地区地热能开发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并展现出了显著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我省地热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团队曾荣获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创新技术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1项,“十三五”优秀地质成果奖1项,省地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